认识猩红热
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多发于儿童,常见于冬春季节。中医将其归为"温病"范畴,认为是由外感温热疫毒所致。
重要提示
猩红热属于法定传染病,如出现疑似症状请立即就医,本指南仅作为养生保健参考,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。
猩红热典型症状
初期症状(1-2天)
- 突发高热:体温可达39-40℃,伴有寒战
- 咽喉肿痛:咽部充血明显,扁桃体肿大
- 头痛呕吐:常见于儿童患者
- 舌苔变化:初期舌苔白厚,舌乳头红肿突出("草莓舌"初期)
发疹期症状(3-4天)
- 特征性皮疹:细小密集的红色丘疹,压之褪色,从颈部、胸部开始蔓延至全身
- 口周苍白圈:面部潮红但口鼻周围呈现特征性苍白
- 草莓舌:舌苔脱落,舌面鲜红,乳头突起如草莓状
- 皮肤瘙痒:部分患者伴有轻度瘙痒
恢复期症状(1周后)
- 脱屑脱皮:皮疹消退后开始脱屑,手掌足底可呈大片状脱皮
- 色素沉着:部分患者可有暂时性色素沉着
中医养生调理方案
急性期调理原则
中医认为猩红热属于"烂喉痧"范畴,治疗以清热解毒、凉血透疹为主。
银翘散加减
适用于初期发热恶寒阶段:金银花、连翘、牛蒡子、薄荷、桔梗等,清热解毒,利咽透表。
清瘟败毒饮
适用于高热疹出阶段:石膏、知母、黄连、黄芩、栀子等,清气凉血,泻火解毒。
养阴清肺汤
适用于恢复期:生地、麦冬、玄参、白芍等,养阴清余热,润燥生津。
食疗养生方
- 五汁饮:梨汁、荸荠汁、鲜芦根汁、麦冬汁、藕汁各适量,清热生津
- 绿豆薏米粥:绿豆50g,薏米30g,粳米50g,煮粥食用,解毒利湿
- 雪梨炖川贝:雪梨1个,川贝粉3g,冰糖适量,润肺止咳
预防与调护
预防措施
- 流行季节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
- 保持室内通风,勤洗手
- 加强锻炼,提高免疫力
- 接触患者后可用金银花、板蓝根各10g代茶饮预防
病后调护
- 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后1周
- 卧床休息,多饮温水
- 饮食清淡易消化,忌辛辣刺激
- 注意皮肤清洁,避免抓挠
- 恢复期可适当服用太子参、麦冬等益气养阴之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