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敛止血
白芨含有大量黏液质,能显著缩短凝血时间,促进血小板聚集,对各种出血症状如咯血、吐血、鼻衄、外伤出血等均有良好的止血效果。
传统中药材白芨的养生价值与应用
白芨(学名:Bletilla striata)是兰科植物白芨的干燥块茎,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,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。白芨性微寒,味苦、甘、涩,归肺、胃、肝经,具有收敛止血、消肿生肌等功效。
在中医临床上,白芨常用于治疗咯血、吐血、外伤出血、疮疡肿毒、皮肤皲裂等症,是中医外科常用药物之一。
白芨含有大量黏液质,能显著缩短凝血时间,促进血小板聚集,对各种出血症状如咯血、吐血、鼻衄、外伤出血等均有良好的止血效果。
白芨能促进创面愈合,对烧伤、烫伤、皮肤溃疡、手足皲裂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,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,加速伤口愈合。
现代研究表明,白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链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,可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。
白芨中的黏液质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,减轻胃酸对胃壁的刺激,对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有辅助治疗作用。
白芨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,能增强皮肤弹性,延缓皮肤衰老,传统上常用于制作美容面膜,改善皮肤粗糙、干燥等问题。
白芨入肺经,对肺虚久咳、肺结核咯血等症有辅助治疗作用,常与其它润肺药物配伍使用。
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,白芨主要含有白芨多糖、联苄类化合物、菲类化合物、二氢菲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。这些成分具有以下作用:
白芨能显著缩短凝血时间,促进血小板聚集,其止血机制可能与促进内源性凝血系统活化有关。
白芨多糖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,加速伤口愈合过程。
白芨中的联苄类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,可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作用。
白芨多糖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,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。
1. 外感咳血、肺痈初起及肺胃有实热者慎用
2.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
3. 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
4. 过敏体质者慎用
订阅我们的养生资讯,获取更多健康生活建议
立即订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