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出血热?
出血热是一组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表现为发热、出血倾向和休克等症状。在我国,流行性出血热(肾综合征出血热)是最常见的类型,主要由汉坦病毒引起,通过鼠类传播。
出血热的主要症状
出血热的症状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阶段:
1. 发热期(持续3-7天)
- 突然高热,体温可达39-40℃
- 头痛、腰痛、眼眶痛("三痛")
- 面部、颈部和上胸部皮肤潮红("三红")
- 眼结膜充血,似醉酒貌
- 食欲减退、恶心、呕吐
2. 低血压休克期(持续1-3天)
- 体温下降但病情加重
- 血压下降,可能出现休克
- 出血症状加重:皮肤瘀点、瘀斑,鼻出血,牙龈出血等
- 尿量减少
3. 少尿期(持续2-5天)
- 尿量明显减少甚至无尿
- 高血压
- 出血倾向加重
- 可能出现肺水肿、脑水肿等并发症
4. 多尿期(持续数天至数周)
- 尿量逐渐增多,可达3000-6000ml/天
- 电解质紊乱风险增加
- 体力逐渐恢复
5. 恢复期
症状逐渐消失,肾功能逐渐恢复,此过程可能需要1-3个月。
⚠️ 重要提醒
出血热早期症状类似感冒,容易误诊。如果出现"三痛"、"三红"症状,特别是在疫区或有鼠类接触史后,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接触史。
出血热的养生防治方法
预防为主,治疗为辅。以下养生方法可以帮助预防出血热并促进康复:
环境防鼠
保持居住环境清洁,堵塞鼠洞,食物密封保存,垃圾及时清理,减少鼠类栖息地。
个人防护
在疫区工作时穿戴防护装备,避免直接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,野外活动时注意防护。
饮食调理
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(如柑橘、猕猴桃),适量补充蛋白质,发病期应低盐、低蛋白饮食。
中医调理
可咨询中医师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(如金银花、连翘)进行预防,康复期可适当服用益气养阴的中药调理。
适度运动
康复期应循序渐进地进行适度运动,如散步、太极拳等,增强体质但避免过度劳累。
心理调适
保持良好心态,避免焦虑,可通过冥想、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,促进康复。
出血热的治疗原则
出血热需要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,主要治疗原则包括:
- 对症治疗:控制高热,维持水电解质平衡
- 抗休克治疗:补充血容量,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
- 出血治疗:根据出血情况给予止血药物或输血
- 肾功能保护:少尿期严格控制液体入量,必要时透析治疗
- 并发症防治: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等并发症
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,早期使用干扰素可能有一定效果。疫苗接种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手段。
怀疑有出血热症状?立即行动!
早期治疗对出血热的预后至关重要。如果您或家人出现疑似症状,请立即就医。
紧急呼叫120